在每個人心裏,
都有一顆初心的種子,
或為著向陽而生,
或為了達成使命而生。
這樣的初心值得尊重,
守護它們的是執著的
信念和奮鬥的使命。
延伸閱讀:
正在努力的康婷家人們,你們好。
堅持事業初心ⷥ🃦𗧐想向陽而生--康婷原創勵誌欄目《初心》第三期之“願你勇往直前,擁有一顆金子般的心” 開講啦!
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位中國女科學家的故事,她的名字叫張彌曼。
2018年,她在巴黎獲得了“世界傑出女科學家”的殊榮,在她5分鍾的演講裏,同時出現了漢語、英語、法語、俄語和瑞典語5國語言,演講優雅而幽默,演講結束之後,掌聲雷動,人們親切地稱她為“被科研‘耽誤’的語言學家”。很少有人知道,此時她已經82歲了。
有研究表明,20年來,從事科學工作的女性的比例增長了12%左右,但女性科研工作者占科研總人數的比例仍不到30%,在諾貝爾科學獎曆史上,女性獲獎者比例也僅占3%。因為諾貝爾獎的原因,很多人都認識了屠呦呦,但同樣是獲得世界認可的古生物學家張彌曼,卻沒有多少人認識,實在令人感到遺憾。
然而我們往往看到的是他們站在最高榮譽台上風光無限的樣子,卻看不到他們在背後不為人知的努力和孤獨。
張彌曼報考大學的時候,正逢劉少奇號召:“地質是工業的尖兵。”於是她一往無前地選擇了古生物學的領域,在此之前,她對這個專業一無所知。她每年都有好幾個月的時間在全國各地尋找化石,那時沒有帳篷、沒有車,她和夥伴們就用扁擔挑著幾十公斤的行李和工具,一走就是幾十公裏的山路。
一根扁擔、一雙腿,她跋涉在荒山野嶺間,在一塊塊化石身上,探尋地球上億年前的秘密。這一幹,就是60多年。直到70歲的時候,她還親自參與了青海野外考察和挖掘。
她身上的頭銜和獲得的榮譽已經數不清了:中國科學院院士、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,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,古脊椎動物學會的最高榮譽獎項——羅美爾—辛普森終身成就獎,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……即使她今年已經82歲的高齡,她仍在不斷開拓著新的領域。
如何勇往直前,如何擁有一顆金子般的心?張彌曼用她的行動告訴了我們答案,前進的路上有多少阻礙和困境,最終都會在成功的終點煙消雲散。擁有勇往直前、堅持不懈的品質,擁有一顆金子般的心,就是行進在這條路上最好的加速器。
感謝您的觀看,下期欄目敬請期待!